时间:2023-04-29 19:06:16 | 浏览:675
首先,你需要升级对于孩子“天赋”的认知——与其说天赋是寻找到的,不如说是培养出来的。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的天赋,是生而有之,躲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去发现。这叫做天赋的“先天论”。似乎孩子的基因中必然有某个有待激活的密码因子,这个密码因子的可能性有很多:比如智力,比如社交能力,比如情绪控制能力,比如体能,不一而同。
可天赋的真实模样,却并非如此。天赋更接近一颗你跟菜市场小贩那里买的花种。财宝这东西,甭管你挖到挖不到,就那么多,就在那。但种花,那就不一样了。卖种子的小贩可能会告诉你,这是个玫瑰花的种子,再多,也就告诉你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至于再多的信息,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这玫瑰能红到什么地步?能长出多少?花期长不长?谁心里都不清楚,因为它的具体呈现形态,取决于种子本身的素质,以及你在栽培方面的资源供给。
我们不妨把视角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去考虑这个问题。比潜力更重要的,是应用潜力的能力。我觉得与其盲目试错,不如开始着手培养这些同样有影响力的核心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不让孩子的天赋“浪费”。请注意,为了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有建树,难道只需要他在那个方面有天赋,就足够了吗?很明显,这是不成立的,从天赋发展成为成就,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附加条件:缺了它们,天赋光靠自己,照样玩不转。事实上,潜力的大小与应用潜力的能力高低,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增加孩子在整个成长经历中的体验多样性,可以增加基础智力水平。如果没有基础的智力水平,天赋很难转化成成就。这就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道理——天赋是巧妇,基础智能是米。在马尼托巴大学的两个心理学教授所主导的一个经典大白鼠研究中,发现环境对于智能有着近于决定性的影响力。在丰富环境的过程中,愚蠢的和聪明的,最后都变得一样聪明了;在贫乏的环境中,聪明的和愚蠢的,最后都变得一样愚蠢了;只有在普通的环境当中,聪明大白鼠和愚蠢大白鼠之间才显现出来了智能的差异。
或许,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否认以往的先天论思想了。或许大学教授跟主任医师生的孩子未必真的就天资聪颖,他们其实是在生活中更容易获得大量资源——比起穷举潜在的天赋所在,我们还是应当关注孩子成长环境的丰富程度。
5. 成就不仅仅来自于金矿一般的天赋,更来自于对这个金矿一锤一镐的点滴挖掘。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更重要的核心能力:“坚持”。哈佛大学在1940年组织了130名大二学生在跑步机上跑了5分钟。跑步机程序被设置为角度很陡、速度很快的模式,大多数人只能坚持4分钟,有的人只坚持了1分30秒。这个设计会让受试者在身体上及精神上感到筋疲力尽。研究人员用跑步机来测试受试者“意志的耐性和强度”,因为跑步不只关乎有氧能力和肌肉力量方面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在被严厉惩罚之前,能在多大程度上逼迫自己继续跑下去,或是有退出的倾向”。几十年后,之前参与跑步机测试的受试者被进一步追踪研究,并在60多岁的时候,每两年就要被了解一次后续情况,包括收入、职业发展、病假天数、社会活动、对工作和婚姻的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表明,他们当年坚持跑的时间,和他们整个成年期的心理适应性指标都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可靠的预测相关性。
当你为了挖掘孩子的天赋,选择了不少培训班,但整体上却是“狗熊掰棒子”,就算孩子再有天赋,练习也有可能是枯燥甚至痛苦的,如果不加以指导与约束,才是对孩子天赋最大的浪费。这样的结果,不仅找到天赋的概率不大,还会波及孩子“坚持下去”的能力与信念。
6. 为了保护孩子热情的小火苗,家长应该当一个顾问,而不是面对孩子强人所难。热情和它背后的自驱力,让天赋、爱好、成就、甚至职业有可能融为一体。比如你想让孩子坚持练习乐器,你可以跟你的孩子解释一下,音乐对你和你的家庭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本来也不重要,你就要考虑,让孩子学琴,是不是你的跟风之举。也可以让他知道,对很多人来说,音乐曾经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还能告诉他,虽然学乐器需要到出做很多付出,但如果学会了怎么演奏,这些付出还是很值得的。你甚至还能告诉孩子,你的确希望他能够掌握某种乐器,只要老师认可他在进步,你就愿意一直为他学下去继续付费,也愿意以任何方式帮助他在练习中获取愉快的体验。
7. 家长要告诉孩子,出于你对他的爱,你不愿意和他因为练习乐器这事发生争执,也不希望为此在家里动不动就吵架——而且你不想为了保持强势,让学音乐成为什么苦差事,进而毁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与此同时,一旦孩子开始投入正规的练习,家长就要提供帮助, 帮着孩子制定练习时间表。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在练习期间,你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如果他在练习中碰到了什么阻碍,你也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
8. 如果你的孩子强烈地抵制上乐器课或者练琴,甚至同时抵触这两件事,那其实应该先让他暂时中断课程,先休息上三个月再说,顺便看看他是否会回过头来,怀念弹琴这件事。如果他还是惦记着这事儿,那要知道——对孩子而言,他总是有机会随时重新开始的。倘若他从根上就失去了关于演奏的念想,那他可能会要等到某个机会,通过某些事件,重新发现弹琴吸引力。倘若以上这些都没发生,那也要记住:大多数成年人,本身也不会弹琴吹号什么的,而且,能玩得转某个乐器,也并不是让音乐服务于生活的必要前提。
作者:土土绒少儿舞蹈是最常见的课外兴趣培训项目之一。然而,据报道,调查显示,幼儿因舞蹈练习导致的脊髓损伤病例正在增多。“舞蹈下腰动作目前已经成为导致儿童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北京某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的医生们在一篇论文
即便是家长再忙,也会把学生送到兴趣班,如果是在周六周日,加上其他补课班,学生可能要上六七节课,比正常上学还要忙,有些人会说,还是家长有钱,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有钱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太激烈,光靠文化课,是远远不
5种常见的兴趣班,孩子年龄没到不建议去学,很多家长过于着急了“文 | 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最近,果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到了暑假,家长们反而更忙了。原本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孩子上学、放学接送孩子就行。但是到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学校本身的教育科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让孩子更快一点,更优秀一点,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一个又一个课外的兴趣班上。希望能通过兴趣班提升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于是避无可避,家长们陷入了兴趣班的万花筒
文丨饭饭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学习环境也就自然更加优越了。很多的家长已经不再满足于只让孩子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了,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的成长。于是,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物色各种兴趣班,期望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更加优秀。但是,在选择兴趣班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家长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报兴趣班,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如宝妈群里的孟女士,女儿佳佳今年8岁,每到星期天或者各种小长假的时候,佳佳都要奔走于各种兴趣班,比如钢
新华社沈阳1月23日电(记者洪可润、于也童)寒假到来,各类课外兴趣班成为消费热点。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为孩子报名寒假兴趣班一定要理性消费,选择正规培训机构,签订协议前要仔细看清各类条款,避免遭遇“报班容易退费难”的情况。记者采访了解到
来源:武义融媒体中心-武义新闻网“双减”政策对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双减之下,从学科类的补课转变为素质类的拓展是不少培训机构的选择,武义县不少培训机构都谋求转型,增加了艺术、体育、科技等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外托管服务等相关内容。在武义县青
一位家长微我,我给孩子报了四个班,舞蹈,书法,围棋,英语,怎样?我无语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发挥都将导向成功。因而,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而最为重要的是,
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就能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匆匆忙忙辗转在各个兴趣特长班。有的孩子一天甚至要上四五个课程,家长的目的不是培养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十项全能。所谓特长就是特别擅长,即把孩子的兴趣爱好训练为特别擅长的事项。